门诊首页 门诊概况 新闻动态 重点专科 治疗特色 典型案例 精彩专题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男科 > 专家问答正文内容

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分类

原发性:由肾脏本身疾病引起,占90%以上;

继发性:由肾脏以外的疾病引起,如: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先天性:多与遗传疾病有关,少见。[1]

发病原因

1.免疫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2.炎症反应: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炎症介质等侵犯肾脏。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受损,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的通透性增加,致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超过远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1]



病理生理

1.大量蛋白尿:当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特别是电荷屏障受损时,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对以白蛋白为主)的通透性增加,致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超过远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大量蛋白尿。

2.血浆蛋白变化: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白蛋白在肝的代偿性合成。当肝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此外,因胃肠道粘膜水肿导致饮食减退、蛋白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

3.水肿:低白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水肿的主要原因。

4.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a)浓度增加,常与低白蛋白血症并存。其发生机制与肝合成脂蛋白增加和脂蛋白分解减弱有关。[2][1]


临床表现

1. 水肿:不同程度的水肿,常为肾病综合征的首发症状,常隐袭发生,严重者常有浆膜腔积液。

2. 尿少:常常小于400ml/天,甚至无尿。

3. 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史。

4. 常有疲倦,厌食,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

5. 血压多数正常,少数有高血压。[2][1]

鉴别诊断

1. 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以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见出多种抗体,一般不难鉴别。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4.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 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6. 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有M蛋白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累及肾小球时可出现NS。[2]




疾病治疗

治疗目的

去除病因与诱因;消除水肿、降低血压;使蛋白尿减少乃至消失;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高脂血症; 保护肾功能、避免复发。

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中药治疗为辅。

一般治疗

有症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提倡正常量优质蛋白饮食(1g/kg/d),高热量(30~50 Kcal/Kg.d),水肿明显者应予低盐饮食;少食动物油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

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以噻嗪类加保钾利尿剂并用效果好;效果不佳时,改用渗透性利尿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并用襻利尿剂(如速尿)。人体白蛋白的使用指征:①利尿不理想;②利尿后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③短期内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利尿不宜太猛,易致血容量不足,形成血栓和电解质失衡。

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1.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发挥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疗效。使用原则:始量足(1mg/kg, 8~12周);减量慢 (10%,2~3周),维持长(10mg/d半年至一年)。方法:早晨一次顿服;副作用: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疾病(痤疮、紫纹、多毛)和神经精神异常(神志改变、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失眠)

2.细胞毒药物:适应症:激素治疗无效;患者对激素依赖;反复发作或重症患者。

①环磷酰胺: 用量(2mg/kg/d, 总量6~8g);副作用:肝损害、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脱发、胃肠反应、性腺抑制等。

②环孢菌素A:抑制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用量(3~5mg/kg/d),维持其血浓度谷值为100~200ng/ml。服药2-3个月后缓慢减量,共服半年左右。副作用:肝、肾毒性,并可致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多毛及牙龈增生等。

③他克莫司:他克莫司属23元环大环酯,与淋巴细胞内FK506结合蛋白(FKBP)结合,抑制Ca2 依赖性丝酸/苏氨酸磷酸酶一神经钙蛋白的活性,阻断了T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NF-ATc)的活化及白介素类(ILs)细胞因子的合成。他克莫司可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剂量:0.08~0.1mg/(kg·d),维持血清浓度在5~10ng/ml。副作用:肌肉震颤,血糖增高,一过性血肌酐增高,肝功能损害。

④吗替麦考酚酯片:在体内代谢为霉酚酸,后者为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抑制鸟嘌呤单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故而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常用量为1.5~2.0g/d,分1~2次口服,共用3~6月,减量维持半年。副作用:不良反应相对小。但剂量大时,副反应会增加,如轻微胃肠道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消化不良;.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感染,可引起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是巨细胞病毒感染,其次为HSV感染、带状疱疹及念珠菌感染。

中药治疗

可减少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副作用;可选用中药免疫抑制药物: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片,正清风痛宁等;增加肝脏白蛋白合成:黄芪。[2][1]

疾病预后

主要影响因素有:有无NS并发症,如感染(乙肝,结核等),血管疾病(高脂血症所致),血栓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组织病理类型轻重;治疗效果是否有反应;高血压程度,年龄因素等。

疾病预防

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损伤,预防感染,有感染及时诊治。进易消化、清淡饮食。注意身心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锻炼身体。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

疾病护理

护理目标: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血清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无感染,有自我防范意识。护理措施:提供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安静休息,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室内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防止感染,防感冒,注意口腔、饮食卫生。穿宽松全棉内衣,舒适松口软布鞋,做好皮肤清洁护理。避免损伤。按医嘱正确使用扩容剂、抗凝剂、利尿剂、白蛋白等,观察疗效及副作用。静脉补液时应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尽量避免肌肉或皮下注射。定期监测血电解质、血清蛋白的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体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限制水、钠(小于3g/日)、钾的摄入量(尿少时应限制钾的摄入量)。严重水肿、体腔积液应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可起床活动。密切观察体温、脉博、血压变化,有恶心、头晕、腰痛、肢体麻木、疼痛、少尿或无尿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

专家观点

1.有高尿蛋白的患者,应注意进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鱼,鸡瘦肉,牛肉等以补充蛋白的丢失;

2.浮肿较重的患者以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量出为入。

3.确诊是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应尽快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4.患病期间注意防止感冒和疲劳,以免病情复发;

5.白蛋白输入应有明确指针,因白蛋白可以是一种异体抗原,多输反而会延误肾病的恢复,延长病程。

6.治疗应该以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药物为主,能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优先选择激素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中药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激素的治疗。临床常因单独以中药治疗为主,而放弃免疫抑制治疗,常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迁延不愈。尽管个别中药也有免疫抑制作用,但疗效尚不确切,特别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尤为不适合。

7.对不能用激素或不愿激素治疗的患者,可应用副作用小,或没有激素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等药物,但须针对不同的个体,由经验的肾科医师负责进行。

8.已服用激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递减激素用量与次数。切不可随意停药。 9.肾病自然病程通常需一年或更长,应坚持服药和检查。

 


点击次数:3837次 发布时间:2015-8-19 【打印此页】【关闭
上一篇文章:生殖器疱疹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文章:不射精症有哪些症状?怎么回事?如何鉴别?怎样治疗?

重庆冉明诊所 地址:黔江区解放路118号 电话:13896800113 传真: 023-79230708 手机:13228589488 邮编;409000 网址: www.rmmz120.com E-mail:10349399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