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首页 门诊概况 新闻动态 重点专科 治疗特色 典型案例 精彩专题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男科 > 诊疗项目正文内容

尿结石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肾脏、输尿管或膀胱里长上了“石子”,



尿结石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肾脏、输尿管或膀胱里长上了“石子”,不但会引起疼痛、血尿、还会引起尿路感染。如果“石子”长期阻塞泌尿道,造成肾积水,连肾功能都会受到损害。

 尿结石

尿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本病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全身性病变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其典型临床表现可见腰腹绞痛、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

尿结石指位于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结石。肾、输尿管结石主要表现为与活动

  尿结石

有关的血尿和疼痛,典型表现为肾绞痛;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并感疼痛,有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结石典型表现为急性尿潴留伴会阴部剧痛,亦可表现为排尿困难及尿痛。老年人尿结石发生率相当高,因为老年后骨骼脱钙与骨质疏松,使得骨骼里的大量钙质进入血液,并随尿排出,结果尿内钙含量增加,就容易诱发尿结石。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4~5∶1。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学说。复发率高。对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尿石症发病有地区性。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北方相对少见。近三十年来,我国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提高,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膀胱结石中,原发性结石明显少于继发性结石。近十年来,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了迅速发展,90%左右的尿路结石可不再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疾病概况

尿石症病人的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女性有两个高峰,即25-40岁及50-65岁。出现第二个高峰可能与女性绝经及骨质疏松有关,2-3%的结石病发生在2-6岁的儿童身上,常与尿路染、先天畸形有关。男:女约为3.1-9.46/1,各地区差异较大,其中男性患上尿路结石约是女性的1-2倍。

尿石症的发病情况,地区差异非常明显。根据北1976年和1980-1983年两次的调查,我国尿结石的发病大致是黄河以北低于14%,长江以南为22-45%,个别省市可达50%以上(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比率)。我国的部分地区是结石高发区,如珠江三角洲,湖南南部山区,山东省胶东地区,河南豫西地区,广西玉林地区,淮河中下游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地区等。

世界上的尿结石多发区有巴尔干半岛,东南亚,澳洲北部,南美洲东北部,美国东南部,非洲北部等。

尿结石种类及症状,尿路结石分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尿路结石的症状也因结石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

上尿路结石

上尿路结石:如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常表现为腰部或腹部疼痛。轻则感腰部酸胀或不适,重则呈严重的刀割样疼痛,这种疼痛似乎极少有人能够忍受,医生称之为肾绞痛。常突然发作,疼痛常向下腹部、腹股沟、股内侧放射,女性则放射至阴唇部位。绞痛发作时,病人常表情痛苦异常,双手紧压腹部和腰部,卷曲在床,甚至在床上翻滚,呻吟不已,大汗淋漓。发作常持续数小时,但亦可数分钟即自行缓解。同时多伴恶心、呕吐和血尿,有时自排尿开始到结束都能看见肉眼血尿,尿液呈鲜红色、茶叶水色或洗肉水色,但多数血尿只能在显微镜下发现。

下尿路结石

下尿路结石包括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它们的症状各不相同。

①膀胱结石常表现为排尿中断和排尿疼痛。疼痛为下腹部和会阴部钝痛,亦可为明显或剧烈疼痛,排尿终末时疼痛加剧,同时可伴终末血尿。患者常欲卧位以求疼痛缓解。结石若嵌于膀胱颈口,则出现明显排尿困难,亦可排尿中断或发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必须改变体位或摇晃身体,才能继续排尿,此时突然发生剧痛,可放射至阴茎、阴茎头和会阴部。小儿膀胱结石患者,当结石嵌顿时,常疼痛难忍,大汗淋漓,大声哭叫,用手牵拉或搓揉阴茎或用手抓会阴部,并变换各种体位以减轻痛苦。

②尿道结石表现为排尿困难,呈滴沥状,有时出现尿流中断及尿潴留。排尿时有明显的疼痛,而且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阴茎部结石在疼痛部位可摸到肿块,用力排尿有时可将结石排出。并发感染者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女性尿道憩室结石,常有尿频、尿急、尿痛、脓尿和血尿;

③输尿管下尿路结石明显症状还有:下腹部隐痛,有强烈便意,却无便排出。这是因为结石体堵塞输尿管与膀胱交接处后,引起的神经并发假象。这种感觉在膀胱充盈,输尿管扩张,缓解结石阻塞后可消失。但随着尿液排出,输尿管收缩,栓塞再次形成后会再次出现。当栓塞形成后,导致肾盂积液形成。可引发明显肾绞痛。

愈后事项

泌尿系结石症的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很多患者经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结石暂时得以去除。但不久,又会生成新的结石,患者十分痛苦。原来,泌尿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都有可能生成结石。泌尿系结石的生成受尿液酸碱度、尿路是否存在梗阻、尿路是否有异物以及身体其他某些疾病的影响。如果患者生活上不加注意,已经治好的泌尿系结石症就会复发。因此,做好预防结石复发的工作至关重要。

形成机制

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病因、结石成份和流行病学有显著差异。上尿路结石 大多数为草酸钙结石。膀胱结石中磷酸镁铵结石较上尿路多见。虽然部分肾

  尿结石

结石有明确的原因,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海绵肾、痛风、异物、长期卧床、梗阻和感染等,但大多数钙结石的形成原因目前仍不能完满解释。成核作用、结石基质和晶体抑制物质学说是结石形成的三种最基本学说。根据上尿路结石形成机制的不同,有人将其分为与代谢因素有关的结石和感染性结石。代谢性结石是由于代谢紊乱所致,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高尿钙症、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高浓度化学成份损害肾小管,使尿中基质物质增多,盐类析出,形成结石。感染性结石是由于产生尿素酶的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而产生氨,使尿液碱化,尿中磷酸盐及尿酸铵等处于相对过饱的状态,发生沉积所致。细菌、感染产物及坏死组织亦为形成结石之核心。

凡在人体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出现的结石,统称为泌尿系结石,亦称尿石症。尿石症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较高,且多发于青壮年,故来院就诊率较高。

泌尿系结石的大小差别很大,大者可如鸡蛋黄,直径达5 ~6cm,小者可如细沙。结石在原发部位静止时,患者常没有任何不适感,或仅觉轻度腰腹部胀坠感,往往引不起人们的重视。所以经常有患者肾盂内结石已长至直径1cm以上了,还没发现,在进行健康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发现患了泌尿系结石。结石活动或下移时可引起病人腰腹部绞痛,程度重,难以忍受,往往需注射杜冷丁等强力止痛药才能奏效。常伴恶心呕吐、小便发红等症状。结石活动期作B超,往往有单侧或双侧肾积水,这是由于结石下移在输尿管某处嵌顿所致,这时应抓住结石下移的有利时机,采取针灸或中药辨证治疗,促使结石尽早排出体外,彻底消除肾积水,否则结石长期嵌顿,尿液排泄不能畅通,日久可致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后果严重。

症状介绍

尿结石的症状反应: A、疼痛 B、血尿 C、尿频、尿急、发热、寒颤

  结石模型

详细解说

尿结石(尿路结石)主要由无机盐和有机盐以及酸组成,大部分为晶体状态;如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胱氨酸等;其次有2.5%的基质,主要来源于尿中的粘蛋白,以及少量的葡萄糖氨基聚糖。凡是发生在人体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部位的结石统称为尿结石。其中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被称为上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称为下尿路结石。尿结石看起来很像石头,实际上是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可被看成一种生物矿石。根据结石成份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黄嘌呤结石。尿结石的成因相当复杂,目前较普遍地认为尿结石不是单一原因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促成。部分患者有明确原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海绵肾、痛风、长期卧床、泌尿道异物、梗阻和感染。一般的尿石大致分解为:核心-愈近结石核心,磷灰石含量愈高,其中尿酸盐结石的核心,又可分成颗粒型和微晶型;外围或外层——尿石的结晶多为混合型,以一种成分为主,形成该结石的结构特征。如二水草酸钙,结石的表面多芝刺,一水草酸钙,多光滑的小球体,磷灰石较松散呈云层状,易剥脱,磷酸镁铵无一定的形态,堆积紊乱,有成层排列的趋势。尿酸盐可与一水草酸盐钙相互交替构成“年轮”状同心排列。

病理原因

尿结石包括尿中晶体浓度过高和尿液理化性质改变两个方面。

尿内晶体浓度增高

正常尿中常含有多种晶体盐类,如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尿酸盐等。

  泌尿系统

这些晶体盐类与尿中的胶质物质如粘蛋白类和核酸维持相对平衡。若晶体盐类浓度增高或粘多糖类发生量或质的异常,乃造成晶体与胶体的平衡失调,晶体物质即可析出沉淀,形成结石。当脱水,尿量减少,尿浓缩时,尿中晶体盐类浓度增高,尿结石的发生率增加。 有些情况使体内晶体排出增多,也可使尿晶体浓度增高。95%以上的尿结石含钙,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动员骨钙入血;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溶骨可使尿钙增高;长期卧床病人发生废用性骨萎缩、骨质疏松、脱钙,钙经血流由肾排出;长期服用大量含钙抗酸药物或过量维生素D使钙吸收增多,也可使尿钙增多。如尿中胶体不能维持钙盐的过饱和状态,则钙盐析出沉淀亦可形成结石。

有些代谢紊乱,如痛风病人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增加,可并发尿酸结石。

尿液理化性质的改变

尿液内晶体浓度正常,但尿液理化性质改变时,也可促进结石形成。如尿液pH改变可影响晶体的溶解度。碱性尿有利于磷酸钙、磷酸氨镁、草酸钙结石形成;酸性尿内易形成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此外,构成尿结石基质的粘蛋白在尿内含量的改变对尿结石的形成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尿滞留有利于水分再吸收,使尿液浓缩,晶体易析出,同时容易发生感染,析出的晶体可粘附在细菌表面形成结石。

尿内异物,如脱落的上皮细胞、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和细菌等可构成结石的核心,尿中晶体盐类可沉积于其上,形成结石。

诊断

最常用的方法是B超和彩超检查,可以发现0.3mm以上的结石,技术熟练的医务人员

  尿结石

,可以利用超声波检查全泌尿系的结石,直观、方便、无创伤,但是对于过于肥胖的患者,中段结石不易显示。x线腹平片,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泌尿系结石,对阴性结石,x线可以穿透结石,因而看不到。x线造影,对于可异的输尿管结石,可以判断是结石还是狭窄。CT、MRI,费用高,检出率并不十分理想,但对于一些可疑的泌尿系肿瘤有重要的检查依据。

发病原因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如地区的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如炎热的地区可因出汗多导致尿液浓度升高,水质中钙质成分的增加使结石更易于形成。社会条件——动物蛋白摄入过高使儿童膀胱结石较多。水果、蔬菜丰富的地区草酸盐类结石增多。生活物质丰富使上尿路结石增多,非洲少数贫困地区膀胱结石多见。 

个体因素

a:遗传因素:有些常染色体遗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先天性酶缺欠等都是与结石形成关系密切的一些遗传疾病。结实病患者的家族中结实病发病率高于非结石病患者家

  尿结石手术

族。如我们临床中常见到一家人几乎都有尿结石的病历。

b:疾病:一些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卧床,溶骨性骨肿瘤,等等都有诱发结石形成的可能。

c:其它代谢异常,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代谢异常外,还有一些原因不十分清楚的代谢异常,如特发性高尿钙,特发性高尿酸等。

d:饮食习惯和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喜欢喝水的人结石发生率升高,多食乳品增加钙的吸收(成人)多食肉类使尿中尿酸增多,大量食用菠菜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量,都有增大结石形成的因素的可能。

有的人群长期离开自己的原生地,有部分人就增加了结实病发病的机会。

e:药物:乙酰唑胺(治疗青光眼的常用药),维生素D中毒,大量口服维生素C(可转变为草酸)、皮质激素、磺胺、阿斯匹林等均可发生结石(长期服用)。

尿路因素

患前列腺肥大患者引起尿路通畅度下降,残尿量增加,膀胱结石生成机会增大。输尿管先天狭窄致肾盂积水易成结石,同时结石梗阻尿路又使结石生长加快。

病理类型

结石的类型取决于其晶体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尿结石

1.草酸盐结石 棕褐色,质紧硬,表面粗糙有刺,呈桑椹形,切面呈环形层状。容易损伤尿路粘膜引起血尿,在碱性尿内形成,可以是单纯的草酸钙结石,但多数为草酸钙和磷酸钙混合性结石。

2.磷酸铵镁结石

灰白色,表面光滑或有颗粒,质硬或松脆易碎。在肾盂、肾盏内可形成鹿角形结石。切面常见有核心(为细菌或脱落上皮等),呈同心性层状结构。在碱性尿中形成,常与碳酸盐混合。

3.尿酸盐结石

黄色或褐色,表面光滑,质硬,圆或卵圆形,常形成多数小结石,在酸性尿内形成。尿酸结石可为单纯性或与草酸钙、磷酸钙等形成混合结石,单纯尿酸结石X线可透过常不显影,混合结石X线不透过可显影。

4.胱氨酸结石 黄白色、光滑、外观蜡样,X线能透过,不易显影,形成于酸性尿中。

大多数尿结石的晶体成分为混合性,单一成分者较少。

尿结石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尿道结石的原因,结石形成病因十分复杂,至今仍有一些问题未解决。归纳起来,与全身代谢、泌尿系局部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以下为您介绍几点易发尿道结石的生活饮食习惯:

1、尿道结石的原因主要有喝水少,经常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减轻肾脏和膀胱受害的机会。反之,容易形成结石。

2、多吃糖也是尿道结石产生的原因,服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

3、爱吃食盐也容易得尿道结石,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工作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4、常喝啤酒也是尿道结石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5、不爱吃蔬菜和水果也是尿道结石的原因,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它们在体内最后代谢产物是碱性的,尿酸在碱性尿内易于溶解,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容易形成结石。

6、睡前喝牛奶也容易得尿道结石,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而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7、晚餐晚吃 人的排钙高峰期通常在进餐后4~5小时,如果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的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防治措施

(1)充分饮水,保证每日有1500ml的尿量,尤其注意夜间也要适当饮水,饮水既可防止尿结石,又可有助于较小尿结石的排出。

(2)如果尿结石不大,直径小于1厘米,无尿路感染或梗阻现象,肾功能尚好者,可试行不开刀的方式治疗,包括多饮水、多活动,以及服用有利于结石排出的中药。

(3)结石较大,估计难以自行排出者,可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这是一种利用水下高压放电引起水的爆炸性气化,释放巨大能量,于是水中产生超声速的冲击波。这种强大的冲击波经过聚焦,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瞄准人体内的尿结石,将结石粉碎,然后碎石随尿液排出。我国采用此方法已治愈数万例尿结石病人,有关病员不妨可采用。

(4)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手术治疗,开刀将尿结石取出,特别是一些结石阻塞时间过久,或者较大的尿结石,或者肾功能已有影响,需争取尽快治愈的病例,医生会考虑施行。

总之,尿结石在体内不能听之任之,应该密切配合医生,寻找适当与有效方法,尽早将尿结石处理掉。

影响因素

许多因素影响尿路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尿结石

流行病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对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

患者检查

简单来说,它可分以下几个方面去;

  尿结石检查

1、尿常规:指在有无红细胞,都可从尿中发现较多草酸盐或磷酸盐结晶;如果有结石合并感染时,还可发现尿有脓细胞;

2、拍腹部平片:这是诊治尿石症最有价值的检查,大约有95%的结石患者能在X线片上显影。必要时进一步做静脉肾盂造影,以了解肾功能和肾积水情况。

3、B超:经济简便,对阳性结石和X线上不能发现的隐性结石亦可做出诊断,其缺点是对输尿管的中下段结石显示度不太满意。

4、CT检查:它可用于X线片上不能显影的结石病人,但费用较昂贵,不列入常规检查;

5、膀胱镜检+逆行造影:这种方法主要是用IVP不够理想的患者或对造影过敏的患者。

膳食预防

尿结石是成年人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与膳食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因此,预防尿结石的发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吃的是否合理。医学专家指出,预防尿结石的措施就在于科学合理膳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宜与忌。

  人体的泌尿器官

宜:主要包括重视膳食纤维、含钙食物和维生素食物的补充3个方面。

1.重视膳食纤维摄入: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尿结石发病率呈负相关,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使尿中的草酸钙和尿酸减少。

谷类、薯类及新鲜蔬菜中富含纤维素,做到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可起到增加膳食纤维的有益作用。

2.增加含钙食物摄入:低钙可使骨溶解大于骨生成,血及尿钙均增高,还使草酸的吸收和经尿道排泄增加,这样就会发生草酸和钙的沉积,促进尿结石的生成。因此,膳食中应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如牛奶、鱼虾、海带等。注意不要通过服用钙剂来预防尿结石,过多服用钙剂反而有增加尿结石发病的危险。

3.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维生素B6可减少尿中草酸钙结晶的形成,维生素K可降低尿中草酸含量,因而在膳食中应增加这两种维生素的摄入。绿色蔬菜如苜蓿、菠菜、卷心菜以及橘子等富含两种维生素,适当吃些有助于降低尿结石发病率。

忌:主要包括限制含草酸量大的食物、动物蛋白质食物和高盐食物等3个方面。

1.限制含草酸量大食物摄入:尿中的草酸多数来源于机体代谢,少数是来源于食物,但仍要注意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要尽量避免食用含草酸丰富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等。

2.控制动物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动物蛋白质的摄入过多能够增加草酸和钙由尿排泄,减少枸橼酸盐的排泄,降低尿PH而增加尿结石形成几率。所以在膳食中要注意控制动物蛋白质的过多摄入。

3.避免吃高盐食物:高盐食物可促使尿钙增加,同时减少枸橼酸盐的排泄,由此增加尿结石发病率,故在日常膳食中烹调时要少放盐,要少吃咸菜、腊肉和煎炸食品,以保持饮食清淡。同时注意多喝水,以预防尿结石的发生与复发。

治疗原则

治疗尿路结石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治疗原发病如代谢紊乱、感染或已存在的解剖因素;另一方面是处理结石的并发症即梗阻,感染。最简单而有效的是大量饮水,稀释尿可延缓尿石生长及防止尿石再发,有感染时大量饮水多可促进引流。

改变尿pH也可防止结石复发,胱胺酸更易溶于pH在7.5以上的尿液中,苏打及枸橼酸钠可碱化尿液。别嘌呤醇口服可减少尿酸及2,8-双羟腺嘌呤的产生,故对控制该类结石复发有效。

既往手术适应证为:①结石过大,估计不能从尿路排出者;②伴发肾积水、感染,引致肾功能减退者;③经常发生严重疼痛及大量血尿,影响健康者;④急性梗阻性无尿或少尿;⑤经长期施用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对于输尿管结石,针刺和中药治疗效果都较好。在梗阻或感染较重的病例以及结石较大,用上法不能排出结石时,仍应考虑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较小的膀胱结石,可试用中药化石及抗感染治疗。如结石较大,则应做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及造瘘。近年来小儿肾结石多可经体外震波碎石处理;经内腔镜、经皮取石在小儿应用较受限。

流行病学

(一)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分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的发病两个高峰为30岁以及55岁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顺心饮水使尿液稀释能较少尿中晶体形成相对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移植因素

(二)尿液因素:

1形成结石物排出过多:尿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在吸收钙减少)其他宝宝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通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著名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

2尿PH改变:尿酸结石和胱胺酸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镁胺肌磷酸钙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

3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

4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物质含量并少

(三)解剖结构异常: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只是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四)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尿液中基质增加促进晶体粘附产生脲酶的细菌感染时形成感染性结石的原因熟人

(五)肾上皮细胞转运钙和草酸的异常:这一改变导致细胞内或间质晶体形成

手部按摩治疗很不尿石症具有一定的排石各种作用但排石效果温暖除与手部按摩的手法取穴恶劣治疗时间以后和疗程长短有关外还取决于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调整饮食结构预防复发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和膀胱结石。肾结石是由草酸钙组成的化学物质,可引起肾绞痛。目前,医生建议采用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的方法来预防肾结石的复发。

根据结石的成分调节饮食结构,决定预防结石的饮食。

1、尿酸结石应采用低嘌呤饮食,膀胱酸结石应采用低蛋氨酸饮食。水果、蔬菜能使尿液转为碱性,对防止尿酸和胱氨酸结石较好,肉类食物使尿呈酸性,对防止感染结石较好。

2、对磷酸结石采用低钙、低磷饮食,含钙肾结石宜避免高钙、高盐、高草酸、高动物蛋白、高动物脂肪及高糖饮食。

3、采用高纤维饮食,一般认为患者有肾结石的病人最好能少吃盐和动物性蛋白,坚持大量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3000毫升/天,这样不但起到预防肾结石复发的作用,还能保证钙摄入量,对身体其它方面都有好处。

注意事项

尿结石的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点击次数:1985次 发布时间:2013-8-12 【打印此页】【关闭
上一篇文章: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总
下一篇文章:临床中常见的肾肿瘤包括源自肾实质的肾细胞癌

重庆冉明诊所 地址:黔江区解放路118号 电话:13896800113 传真: 023-79230708 手机:13228589488 邮编;409000 网址: www.rmmz120.com E-mail:10349399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