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首页 门诊概况 新闻动态 重点专科 治疗特色 典型案例 精彩专题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内科 > 诊疗项目正文内容

垂体瘤 (脑垂体瘤,垂体腺瘤,脑垂体腺瘤)疾病病因 垂体瘤并发症 垂体瘤一般治疗

垂体瘤   (脑垂体瘤,垂体腺瘤,脑垂体腺瘤)

 

 

垂体瘤简介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垂体位于颅底蝶鞍窝内上方为鞍隔,分开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底部,下方为蝶窦。垂体柄穿过鞍隔,连接下丘脑和垂体,垂体柄由血管和神经组成,垂体两侧为静脉海绵窦,其内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交通过。

垂体瘤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症状,尤其是垂体瘤的早期症状,垂体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垂体瘤会怎样?

垂体瘤症状

早期症状: 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神经纤维刺激症 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 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晚期症状: 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萎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相关症状: 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 视力障碍 视野缺损

  一、症状

  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萎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神经纤维刺激症 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 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垂体瘤是怎么回事?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的病理病因,垂体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垂体瘤病因




  垂体腺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垂体腺瘤来源于腺垂体细胞,如单激素细胞腺瘤如生长激素、泌乳素细胞腺瘤等来源于分泌相应激素的腺细胞,而对一些多激素来源的腺瘤还有争议。过去一直认为一种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相应的激素,20世纪70年代Zimmemrman用PAP法研究5例正常人垂体组织证实,在同一种细胞内具有能与生长激素和泌乳素两种激素抗体结合的颗粒,说明两种激素可以同时在同一垂体细胞内产生。Midyley认为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可由同一种细胞分泌。Horvath报告了9例垂体泌乳素、生长激素细胞腺瘤。Kovacs也指出在非肿瘤情况下这种双激素分泌细胞同样散在于腺垂体中,只是数量较少而已。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垂体内一种细胞不是只能分泌一种相应的激素。这类多激素细胞腺瘤,称之为“异源性垂体腺瘤”。其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有关,可能牵涉到基因的不稳定性和优势选择,也可能是细胞表型的变化,而没有基因潜能的变化。

  近年来认为嫌色细胞腺瘤来源于分化程度较低或未分化的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向其他分泌激素的细胞转化,临床上可伴有相应激素分泌增多的症状,电镜下可见分泌颗粒。Leuis认为这类非功能垂体腺瘤虽有分泌颗粒,但瘤细胞分化较低,未能形成有生物效应的激素。Kovacs认为这种瘤细胞能够合成少量的激素或产生无活性的激素前体;或为目前尚未能检测的激素。Betzdorf测定瘤细胞组织培养液内生长激素的浓度,发现一些嫌色性细胞瘤与嗜酸性细胞瘤同样是升高的,这就可解释一些嫌色细胞腺瘤为什么伴有肢端肥大症。

  二、发病机制

  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可归为两大学说:一为垂体内在异常学说,另一为下丘脑调节机制失常学说。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后,使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的垂体学说和下丘脑学说趋向于统一。目前认为垂体腺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即垂体细胞先发生突变,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突变的细胞增生,发展为垂体腺瘤。

  1.垂体内在异常

  (1)基因突变:

垂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在垂体腺瘤发生中的作用近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已肯定的主要为一些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的点突变,这些基因包括G蛋白Gs的α亚单位(Gsα)基因、ras原癌基因、蛋白激酶C的α亚型(PKCα)基因等。

  Gsα是最先明确与垂体腺瘤有关的基因。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有人发现约1/3的GH腺瘤腺苷酸环化酶(adenosine cyclase,AC)活性及cAMP水平升高且不受GHRH和霍乱毒素(可通过刺激Gs而激活AC)的调节。稍后的研究证实:GH瘤细胞内AC的激活乃Gsα的突变所致。Gsα有2个突变热点,其一使201位精氨酸变成半胱氨酸或组氨酸;另一使227位谷氨酰胺变成精氨酸或亮氨酸。此2位点对于Gsα的GTP酶活性极为重要,突变使得Gsα的GTP酶活性下降,导致Gs信号系统持续地处于激活状态,于是cAMP产生增加。在垂体细胞,cAMP不仅与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有关,而且参与细胞的增生。有人发现,霍乱毒素转基因小鼠的垂体出现增生,说明Gs信号系统的激活确实可引起垂体细胞的增殖。目前已知,约40%的GH瘤和约10%的无功能垂体腺瘤与Gsα的突变有关。Gsα基因现已被视为原癌基因,称为gsp。Gi也是一种G蛋白,其功能与Gs相反。Gi的突变亦与垂体腺瘤有关。有人在32例ACTH瘤中发现2例,22例无功能垂体腺瘤中发现3例有Giα亚单位的突变。Giα也已被视为原癌基因,称为gip。其他G蛋白与垂体腺瘤的关系尚不清楚。

  ras原癌基因的产物P21ras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已发现,ras原癌基因的激活是许多人类肿瘤的重要原因。Ras基因的突变在人类垂体腺瘤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有人研究了11例无功能垂体腺瘤、6例GH瘤和2例PRL瘤,只在1例PRL瘤中发现有ras的突变,这提示ras基因的突变在人类垂体腺瘤中较为罕见。其后的一些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目前认为,尽管ras原癌基因的突变在人类非内分泌肿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不是人类内分泌肿瘤的常见病因。

  PKC是一类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Alvaro等发现,垂体腺瘤组织的PKC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组织高;侵袭性垂体腺瘤PKC的表达更高。他们还发现一些侵袭性垂体腺瘤的PKCα有突变,使其294位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这一突变位点正好位于PKCα分子的V3区,此区含有Ca2 结合位点,上述突变导致PKCα过度激活。PKC可调节细胞外多种蛋白酶、胶原酶的活性,PKC活性的升高可促进肿瘤向正常组织的浸润。故目前认为,PKCα的突变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研究显示,垂体瘤组织的PTTG表达显著增加,提示PTTG在垂体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对PTTG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关的研究已提供了一些信息。人PTTG蛋白含有SH3入坞基序(motif),提示它与细胞的信号传导有关。人PTTG蛋白还可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表达,而FGF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因此,PTTG蛋白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促进FGF的表达而发挥致瘤作用。

  有些研究显示,一些垂体腺瘤瘤细胞cmyc、c-fos的表达增加,提示这些原癌基因可能也参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垂体腺瘤细胞可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下丘脑促垂体释放激素(TRH、CRH、GHRH)、生长因子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2)激素受体的异常:

下丘脑激素或因子可作用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而发挥效应,这些受体的数目和(或)亲和力的改变、表达异常、受体-G蛋白-效应器偶联异常在垂体腺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受体有DL、D2、D3、D4、D5 5种亚型,它们均为G蛋白偶联受体。垂体细胞表达的为D2亚型,它有D2A和D2B 2种异形体,这2种异形体是由于mRNA剪接的不同而形成的。D2B较D2A略短,其信号转导的能力较D2A为低。

  ②生长抑素(SS)受体:SS受体(SSTR)有5种亚型:SSTR1、SSTR2、SSTR3、SSTR4和SSTR5,它们与SS-14和SS-28都能高亲和力地结合。SS类似物奥曲肽(octeotide)与SSTR2和SSTR5的亲和力较高,与SSTR3的亲和力中等,与SSTR1和SSTR4的亲和力则较低。SS及其类似物抑制GH释放的作用主要由SSTR2介导:SSTR2激活后可抑制AC的活性,使K 通道开放,细胞超极化,于是细胞膜上的电压依从性Ca2 通道关闭,引起[Ca2 ]i下降,从而抑制GH的释放。SS及其类似物抑制GH细胞增生的作用主要由磷酸酪氨酸磷酸酶的激活来实现,由SSTR2和SSTR5共同介导。

  GH瘤细胞表达多种SSTR亚型,其中比较重要的为SSTR2和SSTR5,此2亚型激活后可使[Ca2 ]i和cAMP水平降低,故既能抑制GH的释放又能阻止GH细胞的增生。体外结合实验表明:SS结合位点的数目与肿瘤对SS类似物的反应性相关,结合位点越多则SS类似物的治疗效果越好。gsp突变性GH瘤的SS结合位点一般较多,此种肿瘤对奥曲肽的反应较好。

  用核酸杂交技术在PRL瘤、ACTH瘤、TSH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中也检测到各种亚型SSTR的mRNA,说明这些肿瘤细胞中也有SSTR的表达。这些受体激活后也可引起[Ca2 ]i和cAMP水平的下降,提示它们也具有功能。但是,有些肿瘤细胞上的SSTR兴奋后却使[Ca2 ]i升高,这可能因SSTR-G蛋白-效应器偶联异常所致。

  ③TRH受体:TRH受体也属于GPCR,它与Gq偶联,兴奋后可激活磷脂酶Cβ(PLCβ),使[Ca2 ]i升高。大多数PRL瘤细胞存在高亲和力TRH受体,但这些肿瘤对TRH无反应,原因未明,推测可能与受体后缺陷有关。TSH瘤罕见,是否含有TRH受体尚不清楚。有些学者基于大多数TSH瘤对TRH无反应这一事实,认为TSH瘤不表达TRH受体或虽表达但表达产物无功能。与PRL瘤和TSH瘤相反,不少GH瘤(40%~50%)、无功能垂体腺瘤(30%~50%)、ACTH瘤(20%~30%)、促性腺激素瘤(70%~80%)对TRH有反应,说明这些肿瘤表达TRH受体,这一点虽无治疗意义但却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④GnRH受体:GnRH受体也属于GPCR,受体兴奋后可激活磷脂酶Cβ,使[Ca2 ]i升高,产生一系列效应。绝大多数促性腺激素瘤表达GnRH受体,对GnRH有反应。有些促性腺激素瘤对GnRH无反应,原因可能是这些肿瘤的GnRH受体后信号转导系统有缺陷。促性腺激素瘤细胞的GnRH受体同正常的GnRH受体有明显的不同:后者在受到持续性GnRH刺激时表现出失敏现象,即不再对GnRH有反应;前者无失敏现象,即对GnRH的持续刺激仍有反应。由于促性腺激素瘤的GnRH受体不存在失敏现象,故长效GnRH类似物对这些肿瘤效果不佳。

  有15%~20%的GH瘤和ACTH瘤也表达GnRH受体,这些患者在给予GnRH后血GH或ACTH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这些受体是有功能的。大多数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在接受GnRH后血促性腺激素和(或)其亚单位水平升高,说明无功能垂体腺瘤也存在GnRH受体。

  ⑤GHRH受体:大多数GH瘤表达有GHRH受体,这些肿瘤对GHRH有反应。核酸杂交研究显示,GH瘤对GHRH的反应性与GHRH受体mRNA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其他垂体腺瘤如PRL瘤、ACTH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也含有GHRH受体,但表达水平低,这些肿瘤对GHRH的反应也差。GHRH受体无失敏现象。

  ⑥CRH受体:CRH受体也属GPCR,受体活化后可激活AC。ACTH瘤表达有CRH受体,这是它们对CRH有反应的基础。ACTH瘤的CRH受体既不受皮质醇的调节,也不受CRH的调节。非ACTH瘤罕有CRH受体的表达。

  2.调节机制的失常

很早就有人提出,激素调节机制的失常是引起垂体腺瘤的重要原因,支持这一学说的证据有:下丘脑GHRH瘤和CRH瘤可分别引起垂体GH瘤和ACTH瘤;异位GHRH也能引起GH瘤,惟作用较下丘脑GHRH瘤为弱(原因可能是后者产生的GHRH直接进入垂体门脉系统,故垂体局部GHRH浓度较高)。近年的动物实验证明:GHRH转基因小鼠极易发生GH瘤。这些均说明下丘脑促垂体释放激素在垂体腺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下丘脑抑垂体激素(因子)的缺乏是否也能引起垂体腺瘤呢?这方面尚缺少有说服力的证据。一些研究显示,PRL瘤的病人下丘脑多巴胺水平并无下降,提示下丘脑抑制因子的缺乏在垂体腺瘤的发病中可能不起重要的作用。

  外周靶腺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减弱其对垂体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相应的垂体细胞的增生,如Cushing病患者切除双侧肾上腺后可使原已存在的ACTH微腺瘤转变成大腺瘤(Nelson综合征)。有研究指出,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者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并不高于普通人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虽有TSH细胞的增生但罕有TSH瘤,这些提示外周靶腺激素的缺乏不是垂体腺瘤发生的始动因素。

  近年,一些学者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垂体腺瘤细胞的克隆性作了研究,这使得人们对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根据下丘脑调节失常学说,垂体腺瘤应为多克隆起源;根据垂体起源学说,垂体腺瘤应为单克隆起源。Alexander等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垂体腺瘤都是单克隆起源的,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垂体起源学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下丘脑调节机制失常在垂体腺瘤的发生中不起作用。事实上,垂体腺瘤的发生可能是多阶段的(multistage),其始因为垂体细胞的内在异常(如基因突变),在此基础上如下丘脑调节机制发生紊乱则进一步刺激垂体细胞的增殖,最后形成肿瘤。下丘脑调节机制失常可能为形成垂体腺瘤的促进因素。但是,长期过量的下丘脑促垂体释放激素的刺激可诱使相应的垂体细胞发生突变,这可解释何以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瘤能引起相应的垂体腺瘤。

  随机尸检和用高分辨率MRI所作的人群普查结果表明,微小的无症状垂体腺瘤是相当常见的(约10%),但临床显性垂体腺瘤的患病率则很低(1/500~1/1000),这说明垂体内在异常作为垂体腺瘤发生的始发事件是相当常见的,但必须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促进垂体细胞增生的因素方可进一步形成显性垂体腺瘤。影响垂体细胞增生的因素可能也不限于下丘脑激素或因子,垂体局部的自分泌/旁分泌因子及某些性腺肽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能也参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

  有一些研究认为垂体腺瘤与病毒感染有关。有报道称,接种鼠多瘤病毒的小鼠易发生垂体腺瘤;多瘤中间T抗原(polyomamiddle T antigen)转基因小鼠也易患垂体腺瘤。但这些研究未能为人类的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说明病毒感染与人类垂体腺瘤的关系不大。

  术中看到的正常垂体为橘红色,质韧,而腺瘤常为紫红色且质软,有的呈烂泥状,当有变性时,瘤组织可呈灰白色;有的伴瘤组织坏死、出血或囊性变。在光镜下结合尸检材料,垂体腺瘤外有边界,但无包膜。大的腺瘤部分可以垂体的硬膜为包膜。瘤组织不同于腺垂体组织。一般说,瘤细胞形态较一致,但呈圆形、立方形或多角型的瘤细胞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与淋巴细胞相似,仅在核外有少量胞质,这些多是未分化的干细胞;大的胞质较多,其中可充满一些颗粒或呈泡沫状,瘤细胞的大小较一致,亦常见大核和双核,偶尔环状核即核凹入,把一部分胞质包入核内,很少看到核分裂。

  近些年来,由于内分泌激素测定的进步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以及染色方法的改进、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病理上的广泛应用,现在一个比较好的把形态(组织化学和电镜)和功能(临床表现)相结合的垂体腺瘤的新分类已经形成。这个新分类是:

①泌乳素细胞腺瘤(PRL腺瘤):PRL腺瘤占垂体腺瘤的40%~60%,临床表现女性为闭经-溢乳(Forbes-Albright综合征),男性为阳痿,性功能减退等。血浆中PRL水平升高。瘤细胞多为嫌色性,呈乳突状排列,瘤内可有小钙化灶。少数瘤细胞为嗜酸性。在电镜下,分泌颗粒多少不等。大多数瘤细胞内分泌颗粒较少,体积较小,在120~300nm;体积较大的,最大长径达1200nm,形状不规则,可为圆形、卵圆形、短杆状、泪滴状。电子密度大而均匀,在核旁Golgi体附近与粗面内质网一起形成泌乳素小体。少数分泌颗粒可在胞膜外,如分泌颗粒错位胞溢。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PRL阳性。较长期溴隐亭治疗后可导致肿瘤钙化,内分泌淀粉样变沉着,血管周围和间质纤维化,可影响手术疗效。泌乳素细胞增生引起高泌乳素血症,极罕见于外科标本中,偶在肿瘤周围可见到。

②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占分泌性腺瘤的20%~30%,临床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血浆中GH水平升高,并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在HE染色中,瘤细胞可呈强或弱嗜酸性,橘黄G染色( ),PAS(-)。在电镜下,根据细胞分泌颗粒的多少分为:A.浓密颗粒型:颗粒直径大多为200~350nm,颗粒多而密集、圆形、密度大而均匀。其他细胞器很少。B.稀疏颗粒型:颗粒直径大多在100~250nm,颗粒少而散在,胞核形态变异较大,在核凹入部有圆形纤维小体,含有数目不等、长短不一的微纤维,核旁常见中心粒。用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质内GH阳性,其染色深浅与细胞内GH分泌颗粒的多少成正比。浓密型和稀疏型分泌颗粒在临床和生化上无区别,但在年轻人稀疏型肿瘤可能生长较快、较大,切除较困难,也容易复发。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占垂体腺瘤的5%~15%,临床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可引起全身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电解质紊乱。当切除肾上腺皮质后可出现Nelson综合征,多数腺瘤较大,并有侵蚀现象。微腺瘤瘤体埋在腺垂体中后部;或由于ACTH细胞增生(结节性,弥漫性,多数为混合性)。瘤细胞可为嗜碱性或嫌色性。PAS( ),橘黄(-),红素(-)。瘤细胞常呈筛网状排列。在电镜下,细胞内分泌颗粒多少不等,直径150~450nm,电子密度极不均匀,深浅不等,或有中心空泡,核旁有成束的平行排列的微纤维积聚,可伴Crooke透明变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呈ACTH阳性。

④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此瘤罕见,不足1%。血浆中TSH升高。临床表现为甲亢或甲低。瘤细胞较小,PAS( )。在电镜下瘤细胞颗粒小而圆、直径为50~150nm,密度不均匀。胞质中散在平行排列的微小管。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TSH阳性。

⑤促性腺激素腺瘤:很罕见。血中性激素升高,临床上可有性功能失调,如阳痿、性欲减退等表现。很少单独存在,常与其他激素细胞如PRL细胞并存。分泌颗粒圆而小,直径150~250nm。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LH和FSH阳性。

⑥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在临床上腺瘤内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分泌激素细胞。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失调症状的混合征候。最常见的是GH PRL,此外还有GH ACTH,PRL ACTH,PRL LH或FSH,GH ACTH TSH。这些细胞可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出。

⑦无内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占垂体腺瘤的20%~35%。这种肿瘤临床上无明显内分泌失调症状。当瘤体较大时,可出现视交叉压迫和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伴垂体功能低下的症状。本瘤可包括大嗜酸性细胞腺瘤和未分化细胞瘤,Kovacs等又称裸细胞腺瘤。胞质较丰富,染色较淡,无特殊染色颗粒。瘤细胞围绕血管及间质,呈乳突状排列,有的可见腺样分化,或弥散生长,胞核圆,染色质丰富。瘤内血管或血窦较丰富,易发生出血。若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肿瘤内可含GH、PRL或GnH细胞,分泌颗粒小而稀疏,直径为50~200nm,无细胞排粒作用,所测激素多为糖蛋白类激素为α-亚单位。部分亚单位激素因无生物活性而无临床症状。

垂体瘤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有哪些并发病症,垂体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垂体瘤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尿崩症 脑膜炎 尿道癌 人流后妇科病 女性尿道癌 宫颈糜烂 盆腔炎 附件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外阴炎 脂肪瘤

  一般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如(1):尿崩症;(2)蝶窦炎;(3)水、电解质紊乱; (4)脑脊液漏;(5)视力障碍加重;(7)脑神经麻痹;(6)脑膜炎;(7)血管损伤;(8)中枢神经受损。

垂体瘤应该如何预防?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垂体瘤预防

  一般多为手术后的预防保健,具体如下:

  1.心理安慰,垂体瘤属脑内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痊愈后可参加正常工作。

  2.加强营养,多食新鲜的,高蛋白质的食物,增强体质,使病后机体早日康复。

  3.放疗时间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放疗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注意营养,定期测血象。

  4.按医嘱服药,1年CT复查1次。

垂体瘤如何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

  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内分泌检查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3.影像学

  (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4.病理学检查

  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垂体瘤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垂体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垂体瘤应该吃什么药。

垂体瘤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 肿瘤科 脑外科 治疗费用: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元) 治愈率: 治疗周期: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垂体瘤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肿瘤的类型而定,一般PRL瘤首选药物治疗,大多数GH瘤、ACTH瘤、TSH瘤以及无功能大腺瘤则首选手术治疗。术后GH、IGF-1水平仍持续升高的GH瘤患者应给予奥曲肽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辅助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辅以放射治疗。ACTH瘤、TSH瘤及无功能大腺瘤手术效果欠佳者也可辅以放射治疗。ACTH瘤尚有一种药物辅助治疗方法,即予酮康唑或其它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合成酶抑制剂来抑制皮质醇的过度生成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垂体瘤就诊指南

垂体瘤就诊指南针对垂体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垂体瘤挂什么科室的号?垂体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垂体瘤要做哪些检查?垂体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垂体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垂体瘤患者就医,解决垂体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脑外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视力缺失缓解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视力障碍减轻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无视力减退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颅X线平片

正侧位片示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

2.CT扫描

垂体密度高于脑组织;

3.磁共振成像(MRI)

对垂体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可弥补CT的不足;

4.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内分泌检查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3.影像学 (1)头颅X线平片 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 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 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4.病理学检查 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垂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向您详细介垂体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垂体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垂体瘤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

检查部位

检查科室

检查作用

宫腔镜

子宫

妇科 生殖健康

宫腔镜,是一...

间接鼻咽镜

鼻 咽喉

耳鼻喉 保健科

对于鼻咽病变...

钼靶X线检查

乳房

妇科 核医学

用于早期发现...

鼻腔检查

耳鼻喉 保健科

对于有鼻病的...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颅脑 血液血管

血液

脑脊液蛋白质...

展开更多

1.颅X线平片

正侧位片示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

2.CT扫描

垂体密度高于脑组织;

3.磁共振成像(MRI)

对垂体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可弥补CT的不足;

4.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垂体瘤应该如何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应该如何护理,垂体瘤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垂体瘤一般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积极配合治疗,时常监测激素水平了解康复情况。

垂体瘤吃什么好?

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饮食保健,垂体瘤的食疗方。得了垂体瘤吃什么好,同时又不能吃什么呢?

垂体瘤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2的食品2.宜吃含磷脂高的食物健脑3.宜吃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4.宜吃用保护眼睛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牛初 乳

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改善黏膜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炎症的消散。

500毫升直接食用。热饮为佳,尽量不要空腹

胡萝卜 泥

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

炒食、凉拌都是可以的

含卵磷脂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健脑作用

一周三次,然后就是

饮食禁忌:1.避免油腻食物;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酱菜

盐分的含量比较大,可造成水盐潴留,从而增加体湿,可造成炎症反应的加重,局部的 渗出增加。

宜吃新鲜的蔬菜

大量饮酒所造成的酒精急性中毒,可以使人丧命。即使少量喝酒所造成的慢性中毒也极有害。它还能使心脏松软,收缩乏力,心脏胀大,血管硬化

绝对不可以酗酒

大肥肉

经常吃油炸食品容易致癌,由于油炸食品经高温处理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类物质,而且油炸食品不易消化,比较油腻,容易引起胃病。食物油炸之前外表常常要裹上一层面粉浆油在高温下反复使用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

尽量避免食用

垂体瘤饮食原则

  术后饮食给予营养丰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便秘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护理中注意大便通畅,给足饮水,必要时给以通便润肠药物。少吃辛辣及油腻的食物,不宜吃鲇鱼。

 

 

 


点击次数:1033次 发布时间:2020-6-17 【打印此页】【关闭
上一篇文章:如何治疗表皮囊肿   表皮囊肿如何护理   表皮囊肿的并发症   更多疾病食疗方法
下一篇文章:胆管癌(胆管细胞癌).癌肿的位置与临床表现 胆管癌西医治疗 

重庆冉明诊所 地址:黔江区解放路118号 电话:13896800113 传真: 023-79230708 手机:13228589488 邮编;409000 网址: www.rmmz120.com E-mail:1034939929@qq.com